三百个名额,分甲乙丙三榜,但凡榜上有名,那就是进士功名在身了,是身为读书人阶段的最高成就。
其中乙丙两榜进士并没有太大区别,仅仅只是名次不同罢了,同为进士身份,不存在谁比谁更有优越感,可以说这两个榜单,只要榜上有名,大家都是站在相同高度的,名次也就仅仅只是自身所学的体现而已,算是给自己的交代,对接下来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影响,不存在你名次比我高就优待一些,真正影响仕途的是成绩之外的东西。
而甲榜进士就不一样了,那一百个名额又称为进士及第,是要入殿觐见天子的,届时天子钦点进士名额,可谓天子门生。
甲榜进士入殿觐见天子的时候还有一个流程,天子会随机出题让这一百个甲榜进士作答,评出前三甲进士,赐予状元榜眼探花称号,那三个称号可谓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了,比四大才子的含金量要高太多太多。
其实三甲进士的考验可有可无,甚至很多时候在之前的科举中就已经内定了,所谓的入殿考验几乎只是走个过程。
若能位列三甲,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名满天下,跨马游街春风得意万人瞻仰。
大离的科举制度就是这样,从开国就延续至今了。
数万乃至十多万举人,才区区三百个进士名额,真心太少了,但并不是说其他人在一次科举中落榜就没有机会取得进士名额。
若在三榜进士名额满了之后,参与科举的学子某些方面表现得很是出彩,得上方赏识,是有机会活得同进士称号的。
同进士也是进士,依旧能做官,但因为加了个同字,这个进士功名的水分就很大了,比举人功名好点,但好不到哪里去,融入不了三甲进士圈子,做官做到最后成就也有限,没有突出表现,一生都可能止步三品官以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