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最后就只有一种选择,让这些百姓们吃个半饱,大多数不会被饿死,也不会因为吃饱而多想。这些百姓便一直在为吃饱而奋斗,自然不会对统治阶级产生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这么多所谓的盛世时期,一样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
后世被很多人夸赞的‘贞观之治’,但是林轩发现很多人依旧吃不饱饭。
长安周边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了贞观年间米价最便宜的时候每斗只有四五钱。乍一看上去,觉得大唐贞观年间的生活真好,物价这么便宜。但是,物价便宜比物价贵更“伤人”。
一斗换算成后世的重量大约十二斤半,换算成唐朝的重量,大约在八斤左右。
八斤的粮食才四五钱,是什么概念?
大唐粮食亩产百斤左右,也就说种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也就五六十文的收入。
人可不是光吃饭就可以了,对于百姓来说,所有的收入,都取决于土地。
所以所谓的盛世,百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
而粮食价格的低廉,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积极性。粮食的价格较低,所以让许多百姓都不愿意耕种,米价的高低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积极力。
到高宗时期,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
要知道贞观后期,到李治继位之间,大唐可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天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