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吉,华夏东北古代民族名,是通古斯诸族的先祖。
汉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
名称始见于南北朝,但族名和族源很悠久。
秦以前的居就,秦汉之际的夫余、沃沮、隋唐以后的乌惹、兀的改、斡拙、吾者、如者、乌稽、窝集之类的氏族、部落、民族的名称,与勿吉很有关联。
勿吉源于诸稽,是“窝集”的转音,满语为森林之意,东北人叫“树窝子”。
勿吉人,就是林中人。在气候寒冷的东北,森林既是人们的好住所,也是他们狩猎、采集的好场所。
《魏书》记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
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言语独异。
常轻豆莫娄等国,诸国亦患之。去洛五千里。
自和龙北二百余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环水,水广里余,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鲁水,又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
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