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而己,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绝对是划时代的。因为,就算是长安城中,识字率能达到五成以上,都算非常了不起的了。如果真的实现这一点的话,那安西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全天下‘读书人’最多的地方了。
在以前的温彦博看来,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现在,当活字印刷术鼓捣出来之后,学生们最少可以做到两人一本书,学生们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这个计划还真的可以实现。
基础型的教育则是针对孩子的,因为,孩子才是安西和大唐的未来啊,而孩子的教育也是更加重要的也是更加有效果的。
从孩提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人生使命和爱国爱家的理念,远比说服一群老人强得多。
所以,在这个计划里,李承轩把依附于安西生活的其它各族的孩子们也囊括进来了。即,其它各族的孩童们,凡在年六到十四岁之间,都可以进入就近的学堂求学。成绩优异,且通过考核的,不但可以取得大唐的户口本,还可以授予大唐的官职。
这可不得了,虽然说,能考过中原子弟的孩子不会很多,但这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融入大唐的大门。虽然这仍是一纸计划,但温彦博可以期待,若干年后,这里各族的百姓们,都会以融入大唐为荣,都会把孩子们赶到学校接受大唐文化的熏陶,到那时候,可能就真的没有胡汉之分了,大家真的是亲如一家的同胞兄弟了。
但那是以后,那是他们融合以后,在他们融入以前,不管是岳飞还是文天祥或者其它的英雄们,他们仍是我们的英雄。试问,如果没有这些英雄们的存在,他们会愿意融入我们的民族么?所以,那些质疑岳飞和文天祥不是民族的人,也不知道他们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当然,不管什么时代,都会有拒绝学习拒绝融合的人,比如说和杰西的民族对立的某个民族,但那终究只是少数而己,根本不需要当作回事。温彦博还会相信,那样的人,可能不需要动用官府的力量,他们的同伴就能把他们孤立起来了。
可惜的是,温彦博只恨自己已经年逾六旬了,此时只恨自己不能年轻二十岁,那自己可能能看到那一天了。现在,他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只要后人们能看到也不错了。
针对六到十四岁的所有孩子们,设立为期三到五年的蒙学教育,其实就相当于小学的教育,每个民族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李承轩也拿不定,设立几年的课程为宜。只教授一个识字一个算术,要不要那么长的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