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则我煽动了当地百姓造反的理由,是要摧毁幕府和大名统治的。岂忘记昔年‘联虏平寇’事乎?‘虏’尚可联、‘寇’则必灭。经告知一事,倭人必然要预留更多的武士在城中守备,担心民众闹事。那么他的机动兵团还能集结多少兵力?他们会选择和我们和谈?还是拼了命继续打下去,打到我们沿海四处传播这样的文字?”
“三则将来谈判,我朝便咬着兴仁义之道为条款,幕府必不敢接受。为此,多要个三五百万两,换取我们不往倭国发放更多传单、书籍、不准收留倭人私自去往天朝求学的学生。多得的这三五百万两,投入海军,就算是三四十万两的一级舰,也能造个十艘,岂不美哉?”
“我既主管海军,将来要钱的事还不是落在我头上?你要榨更多的钱,才能分到更多。榨钱,自然是要打在其痛处,我这一招,便是直接在幕府的心里下了毒。不给钱,就加大毒量。”
这些参谋们考虑的,还只是些战术上的思量,并没有想过将来要钱的事。
而刘钰,所有的目的都围绕着一件事,钱。
拿到更多的钱,才能让皇帝和朝廷确信,打仗原来居然他娘的有利可图。
户政府想要钱,或为赈灾、或为蠲免、或行仁义,没钱不行。
皇帝想要钱,或为补江淮烂肉,或为培养直系力量,或为将士赏赐以收军心。
刘钰想要钱,或为海军建设,或为通货膨胀让窖银成为不智之选,以便撬动更多的货币投入社会流通。
一切都以钱为目的。至于瓦解日本,刘钰毫无兴趣。
一旦大顺先走完这一步,日本就彻底丧失机会了,这不需要再费心费力地彻底搞垮:狮子不能因为生病的时候被羊顶了一下,就把羊看成老虎,浪费更多的精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