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印度方向动兵,大约也就三五千人的规模,急不得,花费也不是很大。皇帝也不希望印度的地丁银让商人阶层插手,这笔费用可以不算。
暂时来看,大顺能接手的,其实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部遗产。基本上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的利润是多少,大顺这边暂时最多也就拿这么多。
当然一个八百万两白银资本、12倍杠杆的债券,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利润还是可观的。加上大顺可以废除一些原本荷兰公司的奇葩制度,也不用担心缺乏白银通货买大顺货物,只要渡过利润最低的前几年,日后肯定是日进斗金。
这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恰好相反。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刚开始的几年,动辄50%的回报。从而养成了荷兰全民投资的习惯。
不过,改变社会意识的这个使命,已经由许多年前的对日贸易垄断公司完成了。松江府的豪商们,现在也是乐于将钱进行投资和债券的。
对日贸易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影响巨大。刘钰要的主要也是这种改变社会意识的影响力。
作为铺垫,现在看来,很有意义。
大顺不可能采取英荷东印度公司的模式,朝廷这边又要对董事会进行控制,这里面也就掺杂了朝廷的信誉。
所以刘钰既不能说什么“愿赌服输、做买卖哪有只赚不赔的”这样绝对正确的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