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战场太大了,到处都是人,大家都在拼命,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骑兵的情况,毕竟三千人战斗的地方靠近黑甲军侧翼,与正面战场相隔甚远,相对于数万人来讲,这三千人就好像大江里面的一个水花一样。
二是魏军各部的统兵将校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手,区区三千骑兵的损失,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作战计划。
在震天的鼓声之后,黑甲枪兵结成盾墙,层层推进,冲上来的北魏士卒几乎立刻就被盾墙伸出来那重重叠叠的长枪刺死。
但是很快就有第二批魏军士卒毫不犹豫地接踵而上,仿佛怒涛拍卷着礁石,一波波永无休止。
魏人的悍勇可见一斑,乾人与之相比,大有不如。
造成这样的原因,与两国之间的地理环境和国策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北魏尚武,武风盛行,而大乾则尚文,文风鼎盛,朝中甚至有不少文人为将。
面对这一波波的冲击,黑甲军的阵列却如洪水中矗立的中流砥柱般岿然不动,任凭浪潮一次次拍卷、轰击,又一次次地粉碎。
在最前沿的军阵之中,都尉王铁牛带着百十名彪悍的亲兵亲自坐镇。
他的双眼如鹰隼般来回巡视着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有阵脚动摇之处,他带着亲兵扑过去大砍大杀,将动摇的阵脚稳定下来。
这样的一幕,几乎发生在黑甲军各营的军阵内,正因为如此,黑甲军的盾阵才坚如磐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