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1章 失蜡法 (2 / 3)

作者:德鲁伊爵士 最后更新:2023/8/3 21:56:02
        在炼铜实验之后,「东杨城」又再度开挖了新的炼铜高炉,改进了出铜口,终于获得了少量可以用的铜块。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蚂蚁们还没有办法加工这些已经被提炼出来的铜。

        蚂蚁们加工石器,是要寻找到尺寸和形状都合适的砾石块,或者把大块砾石加热后再洒水使之崩裂,再寻找合适的碎块。然后不断打磨来获得砾石刀等工具。

        但这种工艺不适合加工铜器,铜块加热只会融化,并不会裂成合适的形状,打磨起来效率也很低。

        而在人类世界,铜器一般是铸造成型的。

        主角一开始也是想借鉴这个办法,比如说制造铜刀的模具,一次就可以铸造大量成品,不仅效率高,还能做到标准化成产。

        常用的模具铸造法是失蜡法。

        失蜡法也称“脱蜡法”“熔模法”,是一种用于青铜等材质的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失蜡法是早期金属文明的一大创造,在东西方冶金史上都据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铸造技术的演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大致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失蜡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铸造的器物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而且蜡等原材料可以重复利用,也降低了成本。

        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较失蜡法更原始,是将内部的蜡等填充物焚烧销毁,非常浪费。中国的焚式法技术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而中国失蜡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经汉唐到明清,失蜡法被一代代匠人传承和发扬,历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常用的青铜铸造技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