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知县又道:“这个忠佐司,便就是昭文相公剿灭党项叛贼之后,依着相公在西北的练兵之去,用来教习将校的。从那里几年之后出来,便就在军中为将为校,立得军功,就可封侯拜相。进士们拿笔取出身,治天下取功名,忠佐司的将校以刀枪搏功名而已。”
邕谅路这里的看法跟内地不同,马上取功名很正常,如今周围的大小官员,很多就是在跟交趾一战中提起来的。最近几年,有不少调到了内地为官,一样光宗耀祖。
听了这话,乡亲们一起向林业夫妻道喜。角落里抱着孩子的巧娘也笑了起来,总算知道丈夫留在京城是干什么了。从小读书,说是考进士,结果考了几次不中。还好这一带经济宽裕,一直供着铁锤几个人读下去,现在终于有了个结果。
余知县又道:“林家大郎几人,是过了省试之后,未过殿试入忠佐司的。依着朝廷定的规例,比照武举进士,忠佐司出来之后,从优授官。”
说到这里,余知县提高声音道:“内地许多地方,不愿当兵,那是他们的事,我们切不可被人蛊惑。想当年,与昭文相公一起在邕州的,还有一位桑巡检,你们还记不记得?”
众人一起高声回道记得。与徐平相比,桑怿显得古板了一些,跟当地的百姓并没有那么熟。不过爱屋乌,这是徐通判幼年时的朋友,在地方也立了不少功劳,这里的百姓对桑怿也亲切得很。现在邕谅路巡检司,还是当年桑怿建立的框架。
“当年的桑巡检,现如今可是不得了,已经做了朝廷大将。位比管军,爵封郡侯,真正是大人物了。将来林家大郎,也未必不能如此。要知桑巡检当年,也是殿试落第,转去做武官的,一如现在的大郎。十余时间便有今日,这出身也不比进士差了。”
这里的百姓对管军是什么没有概念,但封侯总是知道的,一起叫好。
余知县又道:“不说桑巡检,当年昭文相公身边,还有一位高干办,你们也还记得?”
徐平来邕州,就带了高大全和秀秀两个人,众人岂能不记得?
“如今的高干办,也已经做到了朝廷大将,统着数万人马,立下了无数功劳,将来封侯指日可待。有这两个人做榜样,本县这两位入忠佐司的进士,将来必有前程。他们在朝中的成就,就是后人的榜样。今日这一场酒,便就是让众人悉知,这也是一条出身之路。”
邕谅路这里,官员都知道跟其他地方比着考进士,还要时间沉淀,才能真正形成读书上进的风气氛围。忠佐司这一条路,对这里的人算是一条捷径,也可以走一走。地方都希望自己这里多出些人才,不只是地方的骄傲,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aiyuangabio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