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商业模式与徐平前世是完全不同的,以信用为根基,商人起步容易,大浪淘沙之下做大的是真正有商业头脑的人。人为什么会守信用?因为有法律在规范,有道德在约束着,到头来还是要追到文明的认同所形成的文化上。道德一旦虚无,这种商业模式便就难以为继,即使在后世存在,也不得不退到宗族和地域的认同感上。在明清,晋商、徽商等等商帮形成,与这一商统有关,也与文明认同消散,道德虚化有关。
这种商业模式威力相当吓人,一旦走入正循环,会把整个行业吞噬进来。徐平前世中国一旦进入某个行业,慢慢会把整个行业的上下游链条全部吞掉,残渣都不留给外人,也是这种商业传统的表现。礼失求诸野,上层忘掉这种商业传统,一旦有了机会,下层会自动再次拾起来。很多做大的行业,往往是在打拼的时候,借着这种传统做强做大。成了大企业之后,没有文化自信,觉得自己这种做法太土,追求洋气,要跟国际接轨,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没有文明认同的道理解释,只好求助鬼神,洋人的文化和制度也是一种神。
之所以说国际化最终会消退,就是因为由工业革命带起来的欧洲文明,最终没有形成全球性的认同感,形不成全球统一的文化。从兴盛到停滞,再到衰退,为了保住认同感先是求治乱,大家纷纷盯住经济增长率,盯住就业率。治乱也无法给予国民认同感了,还是要走到文化认同上,先从人性的根本研究起,形成一套认同的道理。
这个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中唐到宋朝已经进行过了。蒙着眼睛只信鬼神,抱着洋神的大腿把历史当成垃圾堆,自然就想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从洋人那里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听来几个名词,在人民群众面前跳大神。大神要想永远装下去,就只能走明清两朝文明退步的老路,上层结成利益集团,下层按着血缘地域抱团,离心离德。
徐平前世流行精英,讲究精致的生活,说着洋人起着洋名喝着洋酒,衣鲜华丽的灯红酒绿,不屑地看着圈子外面的穷人们。剥开外衣,其实还是当年洋人打进来的时候,买办们剪掉辫子,穿起洋装,学着洋人生活的文化底子。所以洋人的影响力衰退,有的中国人比洋人还恐慌,因为对洋人那只是生活,对他们却是跳大神请来的那尊神。
徐平前世很喜欢看香港的老电影,特别喜欢看一些僵尸鬼怪片,亦乐一部洪金宝主演的《鬼打鬼》,看得特别有意思。现在想起来,那真是文化反应,历史糟粕中的跳大神,对应着文化上的跳大神。文艺能够反应民心,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这就是《诗三百》可以称经的道理。《东方红》可以入经,《走进新时代》可以,“我不下岗谁下岗”就不行。
跳大神的经济学家,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金融的根本是配险配资,不学着洋人你的经济就无法发展。把心中的鬼神去了,其实这话一点道理都没有,人家的文化传统,有人家的道理,你的道理又在哪里?坚持只能够跳大神。银行业的收储放贷可以比作地租,发展到金融就只能比作放高利贷了。没有高利贷农业就没法发展了?宋朝开始规范化的行会商业一样可以,没有金融商业传统中一样有自己的资金和风险的分配方式。
徐平做事小心翼翼,不跳大神,最终开始认识到商业文化怎么从整体的文化中自己生发出来。他拿着前世听来的洋人文化和制度,在这个年代跳大神,不但装不了逼,还会被王安石这些人用道理打得鼻青脸肿。
文明认同感要想凝聚,就要彻底抛掉跳大神的文化,好好去找道理。现在正在建立的商业制度,就是将要建立的商业文化的核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aiyuangabio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