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36章 李迪的转变 (1 / 2)

作者:安化军 最后更新:2021/12/9 3:37:06
        实际上先秦的显学之中,儒家的治国理论相对薄弱,基本没有什么系统性的统治教科书。要怎么治理国家?儒家告诉后人的,是去看先王之治。不过有一点,儒家因为提倡隆礼尊贤,被视为铺张浪费,几乎所有的反对派都攻击这一点。按道家和法家的思想,百姓最好吃饱了什么事不干,什么事不想,不要有多余的活动,或者称为愚民。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什么礼仪忠孝,都是多余的浪费。至于娱乐,那更加是罪恶了,本就不应该有,所以也就不允许有。

        正是因为治国理论薄弱,什么样的理政措施都可以向儒家里装。崇本抑末,重农轻商来自于法家,一部分儒者便就吸收了进来。节用爱民来自于墨家,一样被吸收了进来。黄老之治,清静无为,更是成了王朝新立时的标配,与崇尚文治并行不悖。

        以上三项重要的治国举措,与徐平现在推行的新政完全背道而驰,可以说都是建立在天下之财有定数上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李觏来破除这种观念了。他由理论上提出了人之欲是天性,是正义的,而满足人的这些欲望,则就是逐利。义利之辨,利与义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逐利与求义并不矛盾,这正是后世功利主义思想的源头。

        徐平需要李觏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一点上。追求满足人的欲望是正义的,则就可以把满足欲望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定义为财富,人的欲望无穷,对财富的渴望也就无穷。而这样的财富,可以通过人的双手创造出来,接上劳动创造财富的提法。

        人的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则就可以顺推出取得更多财富需要更好的劳动工具,需要更高的劳动效率,需要更好的组织管理,需要劳动者更高的劳动积极性。更好的劳动工具就需要工匠,更高的劳动效率需要科学的方法,更好的组织管理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更高的劳动积极性需要好的精神状态,则精神追求与娱乐就成了应有之义。

        李迪在学术上的观点比较质朴,或者说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只要是有道理的,他都认可。尊荀还是尊孟,在他这里都不是问题,甚至两者都放到一边,另起一派,在他眼里也没有关系。这也是这个年代的主流,历史上非孟的扛旗者李觏,还是范仲淹举荐到朝廷里的。历史上要到欧阳修之后,学术之争才会变得激烈起来。

        徐平听了李迪的话,心里一动,问道:“相公以为,李觏可以用他的经学之才,为我们这次做的事情立下学术根本?李觏是有大才,可离经叛道了些。”

        李迪笑道:“李觏经学上学通古今,他自己是经学大家,怎么会离经叛道?”

        说完,不等徐平答话,李迪叹了口气:“这些日子,我也把你这一年在京西路的新政理了一下,觉得也只有李觏,才能把这一切说通。据说自你在邕州任通判,李觏便就千里迢迢过去相随,也不知道是他影响了你的施政呢,还是你的施政影响了李觏的想法。不管怎样说,你施政卓有成效,李觏在经学上也讲得通,所以现在你要立什么万世法,才可行。”

        徐平心中千回百转,实在有些摸不准李迪的意思。去年自己要行新政,李迪是强烈反对的,甚至要求在自己治下的孟州不行新法。今天晚上到现在听来听去,却又处处都在夸奖新政,与去年的态度完全相反,也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

        虽然对李参说李迪的作用远不能跟京西路官员的齐心比,在内心里,徐平还是希望有这么一位元老重臣站在自己一边的。京西路的官员,除了李迪、张耆和陈尧佐,地位最高的就是自己,说话的分量还是远远不够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