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7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上) (1 / 3)

作者:安化军 最后更新:2021/12/9 3:37:06
        赵祯见了徐平的表情,再听见这话,不由一愣:“何出此言?”

        徐平从容上前,捧笏道:“禀陛下,王副使刚才所说的三不可修,其实微臣在巡查河道时都详细考虑过,而且有的还曾经告诉过王副使。只是王副使心不在此,没有看,或者看了没有记住罢了。至于洛河水量,微臣去勘查的时候,王副使因为去巡查汜水河,一时疏忽,行为不检,致随行人员闹出了人命官司,他神情恍惚,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也就没有告诉他了。既然今天提了起来,便容微臣一一分说。”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好,好,你说个明白,让朕和大臣们也心里有数!”

        徐平捧笏领旨,微微后退。

        吕夷简见形势突变,沉着脸一言不发,只是静观事态发展。

        王曾看看站在一边惊怒交加的王沿,实在忍不住,沉声道:“王沿,你与徐平一起出去巡查河道,他是此行正使,你刚才说的一直没有与他商量吗?”

        王沿强自平静下心神,把快要从胸膛蹦出来的心又按回肚子里,深深地大吸了一口气,对王曾捧笏行礼:“回相公,刚才所讲的三不可修,是回到京城之后下官才理清楚了,路上确实不曾向徐待制讲过。我们在一起谈论河道,也只有一两次而已,只向徐待制提过洛河水量不足,徐待制说不需过虑。”

        王曾冷冷地看着王沿,心里何尝不知道这一番都是托词。他必然是想着凭这三不修彻底把修运河的事情搅黄,既显得自己比徐平能干,巩固地位,又能够借此向执政大臣邀功。却不想活了一大把年纪,还是算计不过徐平这个愣头小子,最后落个弄巧成拙。不过知道归知道,面子上还是要认王沿的借口,最多是心里给他记一笔就是了。

        “正副使一起出去为朝廷做事,应该同心协力,事事商量,岂可敝帚自珍?你可要记住了,以后莫要再犯!”说完王沿,王曾转头对徐平,“徐平,你是此行正使。按刚才说的,王沿这一路上岂不是对修河无一字建言?前些日子不见你奏报,回京了之后又不见你提起。在朝廷为官,上解君父忧,下安黎民百姓,做事要有担当,当说则说,当行则行,不能一味做好人!你也记住了!”

        徐平没想到是王曾站出来点出自己失职的这一点,还以为是由吕夷简来呢。作为此行正使,王沿的错徐平自然是要分担一部分的,不然还分正副干什么。但此时徐平做正使,官职和爵位到了,年龄、资历和声望却不到,确实是管不了王沿。但失职就是失职,这一点徐平无话可说,王曾说的也都在道理上。

        赵祯在一边巴巴地等着徐平快点反驳王沿的话,想不明白怎么一下子就转到教训两人此行的不足上了。王曾两朝旧臣,又是当年稳定他地位的关键人物,于他是有大恩的,也不好阻止,只好在一边耐心等着。

        对于吕夷简和王曾来说,当徐平从容回答的时候,就知道大局已定,王沿这次只怕要输得一干二净。从徐平去年回朝,升迁确实很快速,但没有任何侥幸,真的是凭着功劳踏踏实实升上来的。就这还特意压了压了呢,要不然官位更高。徐平做事的习惯他们都看在眼里,遇事冷静,做事踏实,说理明白,特别是认真起来列出的数据详实得让人害怕。徐平说王沿错了,那就一定是错了,绝没有任何意外。

        本来两位宰相还想着王沿能够钻徐平的空子,突施冷箭让他猝不及防,开运河的事情就先这样过去。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如此,王沿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王曾忍王沿的那副做作样子忍了很久了,这时候哪里还能够忍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

  1. [两宋元明]我在大宋整挺好 [列表]
  2. [架空历史]新明史 [列表]
  3. [架空历史]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列表]
  4. [历史传记]大秦开局被嬴政偷的心声 [列表]
  5. [架空历史]大唐第一世家 [列表]
  6. [秦汉三国]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列表]
  7. [两宋元明]我在明末有套房 [列表]
  8. [架空历史]大明军工帝国 [列表]
  9. [两晋隋唐]冉魏大帝 [列表]
  10. [架空历史]新顺1730 [列表]
  11. [架空历史]大明之宝箱系统 [列表]
  12. [两宋元明]一世富贵 [列表]
  13. [清史民国]大叛贼 [列表]
  14. [架空历史]东晋隐士 [列表]
  15. [两晋隋唐]我在大唐能签到 [列表]
  16. [战争幻想]抗战之特混战队 [列表]
  17. [架空历史]唐末狐臣 [列表]
  18. [架空历史]红楼之荣亲王 [列表]
  19. [抗战烽火]亮剑之开局一个团 [列表]
  20. [军旅生涯]士兵突击之天道酬勤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