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无非是一些平时有交情的同僚,不需要有那么讲究。”
林素娘还要再说,想了一想,还是没有开口。女人家的眼界跟男人终究不同,心眼天然地小了些,对人情世故总是小心眼地精细盘算,实际上哪有那么多讲究!与徐平来往的都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小肚鸡肠的终究是极少数。
秀秀上前,为徐平摊了纸,细细地磨墨。
徐平想了想,口中道:“在京城和左近的几位同年,那是一定要的,与我关系最近的就是他们了。总是要先叫他们来捧个场,不至于场面冷清。”
说完,提起笔来,给王素、韩琦、嵇颖等人写了帖子。徐平是这些人的领袖,这个面子他们总是要给,日后仕途上还要相互照应呢。
林素娘轻轻咳嗽一声,道:“既然是诗社,馆阁里的学士总是要叫的。”
徐平摇摇头:“馆阁里那么多人,总有不想来的,而且我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递帖子过去。宋子京判馆阁,给他就行,让他招呼人来。”
叫了宋祁,总不能漏下宋庠,兄弟两人地位相当,文名相当,关键是与徐平的关系也差不多,都是有交情但不怎么亲近的那种。至于别一位知谏院的孙祖德,因为有年前的那一场冲突,还是免了,免得林素娘看见他上火。
叫了大小宋兄弟,天圣二年在京的进士貌似就不好不叫,叶清臣、曾公亮这些人要单独发帖子过去。天圣二年跟天圣五年的进士都叫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便就不好漏下,这些人与徐平的年龄相当,以后还有几十年同朝为官的日子。关键是天圣年间的这三届进士,徐平前世有记忆的委实不少,日后都有大用,现在搞好关系很有必要。
这样一算,招呼的人已经不少了,朝中中下层的官员已经涉及到了一小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