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冉闵终于把庐江的一切事务安稳了下来,所有不安分的势力也都被打压下去,他又令俞大猷统领庐江郡整顿训练的五千降兵坐镇庐江,而自己准备领大军重回合肥,而此时郭侃大军也已经攻到符离,冉闵准备和郭侃大军两路一起进攻寿春。
这一天,冉闵正在大帐之中和张武议事,帐外有将士进来报道:“禀将军,有一人来手持书简,前来献策,这是来人所递书简,请将军过目。”
冉闵接过书简,快速看了一看,不住点头,又将书简递给张武,张武看完后,也不由得点头赞道:“将军,此人见识卓绝,深谙兵法,必是胸有韬略,腹有智计之人,将军何不让其快快进来一谈,也好为主公觅一大才。”
冉闵点了点头,继而眉头突然皱了一下,张武不知他在想些什么,只是看着冉闵。
冉闵犹豫了一下,接着向那传信之人道:“将来人请到帐中!”
不一会儿,就见一个眉清目秀之人从帐外走了进来,他虽然长着几缕胡须,可是从他那年轻的脸庞上,一下便能看出是年龄不过二十上下,他身穿一袭灰色布袍,脚下穿着一双短靴,径直来到了冉闵面前,对着冉闵拱手行了一礼道:“草民樊华见过天王将军!”
冉闵起身,来到樊华面前,上下左右仔细打量了一番,“樊华?我观汝年纪轻轻,这封军策真的是汝所写?”
樊华笑了一下,不以为意地答道:“自然是草民所作,若是将军有所怀疑,草民可以当场再解释一番。”
冉闵点了点头,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请樊先生赐教!”
“江南以江淮为险,而守江莫如守淮,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自古天下裂为南地,其得失皆在淮南。自淮而东,以楚、泗、广陵为之表,则京口、秣陵得以遮蔽;自淮而西,以寿阳、历阳为之表,则建康、姑苏得以遮蔽。长江以限南北,而长淮又所以蔽长江也。淮之东,根本在广陵,而山阳、盱眙为门户;淮之西,重镇在合肥,而钟离、寿春为捍蔽。欲守淮南之地,莫若守寿春和合肥。如今袁术在寿春,覆灭之日不远,而淮北乃曹操之地,袁术当灭,曹操必不肯坐视吴公尽取。若曹操得寿春,则淮南之地须惟合肥可守,若失合肥,则江南之地尽皆无所屏障。淮南之地,良田千倾,若并力营田,措置军食,此又战守之先资也!故而合肥之地诚为江南之重镇所在,如今合肥城防无所有,百姓数千户,何以抵敌?故以草民之见,不如趁机兴城,向北京可以过寿春,取山东河北之地,西可以抵江夏,觊觎荆襄之土。此诚定国安邦之大计,纵横捭阖之先机,请将军明鉴!”
听完樊华这一番话,冉闵连声叹道:“樊先生果然深谋远虑,闵不如也!只是闵有一事不明,请樊先生指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