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0章 半岛攻略 点将 (2 / 3)

作者:闪烁 最后更新:2021/11/28 15:37:59
        这两名元帅之下,是杨洪,郭登,严广儒,罗国栋,卫平,祖百龄,邓茂,柴栋,李舜臣九人被封为大将。陈豫,梁岳,张同,卫广等十五人被封为上将,海涛,田宗等二十七人被封为中将,另外还有三十八人封少将,四十多人封准将。而这些将军中,除了十多名在之前就已经名声大噪的将军之外,其他很多人都是从普通军官中提拔出来的。比如,在安州保卫战中,就有八名年轻军官因为战功卓著而被破格提拔为了将军,其中一人还是上将!

        显然,朱祁钰重用人才的思想是不会变化的。而且,新的政治体制,新的军事体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朱祁钰选拔人才的特点也非常的明显,重用年轻有为的,而对那些老顽固,基本上都不会太在乎!这也造成了,朱祁钰的这支军队以年轻将领为主,这为他今后的征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完了将军,自然少不了一番庆祝,而这日,朱祁钰也是大醉而归。在这些并肩作战的将军面前,朱祁钰是没有一点架子的。而且,他还与将军们约定,今后,在作战的时候,朱祁钰的身份是大元帅,只有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才是帝国皇帝。当然,这也是朱祁钰为自己寻求解脱,他确实觉得自称“朕”并不是一件让人感到舒服的事情。

        而在封完了将军之后,其他的军官就交给了于谦这个“国防部长”去处理。在新的军政体系中,陈懋的总参谋部并不负责军队人事,军官的任免大权全部收归国防部。实质上,这就是用文职官员限制军人的权力,只要国防部掌握了人事大权,那么将军就不可能控制军队。而在以往,普通军官都是由将军直接任命的,这造成了将军培养个人势力,在军队中拉小团伙的弊端出现。

        而这时候,东征日本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先后到位。为了这次东征,朱祁钰几乎是费尽了所有的精力,他将军事改革交给了陈懋与于谦负责,将制定宪法的工作交给了薛希濂与于谦负责,而自己的主要精力就全都放到了东征日本的准备工作上来!

        几个月的时间,帝国海军又新增加了十艘一级战舰,二十多艘二级战舰,以及一批三级战舰。不过,增加的运输船更多。其中,很大一批都是从日寇手里夺过来的,这些运输船在经过了一番改进之后,都被利用了起来。不然,要明帝国一时之前去搞运载十几万军队,以及大批弹药物资的船只,恐怕还真做不到呢!

        而最让朱祁钰意想不到的是,李舜臣这几个月下来,还为明帝国做出了一项重大发明,一项将彻底改变海战方式的发明!

        在与日寇的海战中,明帝国海军主要有两大战术,一是战列战术,二是突击战术。在这两大战术中,战列战术是明帝国海军舰队的强项,凭借帝国海军战舰强大的火力,战列战术能够击溃任何一支敌人的舰队。不过,战列战术本身的缺陷也很大,即无法对敌构成致命的打击,如敌舰队发现势头不妙,准备逃跑的话,那么排成战列线的舰队几乎无法对其进行追击!

        突击战术的侧重点就与战列战术完全不一样,其核心思想就是快速突击,利用战舰强大的火力,在近距离上解决战斗。不过,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明帝国海军战舰装备的都是长身管,远射程的火炮。这种火炮在战列战术中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说的,足以在敌人无法还击的距离上击溃敌人。可是,在近距离的炮战中,长身管,远射程火炮的弊端就非常的明显了,一是口径小,炮弹威力不足,二是射速慢,无法满足近距离战斗时的快节奏要求,很多时候甚至会延误战机!

        比如,在蔚山外海一战,日寇就是利用明军火炮射速过慢的机会,才能有部分舰艇得以逃脱的。如果,明军的火炮威力再大一点,炮击速度再快一点的话,那日寇的舰船就要全军覆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