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老板,不必多礼,如果要谢的话,应该是朕谢你的鼎力支持才是呢!”
又寒蝉了几句,柴汇就带着柴美娇起身告辞,而朱祁钰把他们送到了大殿外之后,就让金英送他们离开了皇宫,然后转身拉住了于谦。朱祁钰知道柴汇搞这些名堂为了什么,不过让他想不通的是,于谦怎么认识柴汇的,而且于谦为什么要做柴汇的引荐人,难道于谦从柴汇那里拿了好处?
“于大人,你在京为官也有十多年了吧?”
“这……”于谦眼珠子一转,就明白了朱祁钰的意思。“陛下,微臣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后于宣德三年出京任巡抚。也正是微臣在广东一带担任巡抚的时候,认识了柴汇的!”
朱祁钰这才明白过来。“那么,于大人对柴汇有何看法呢?”
“这……”于谦又感到有点为难了,朱祁钰这两个问题都很有深意。“微臣在广东担任了两年巡抚,见到柴汇不但为人低调,深居简出,而且还常常赈济乡里。有一年,广东发大水,柴汇拿了十万两银子出来救济灾民,因此臣才结识了柴汇!”
“这么说来,柴汇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了?”朱祁钰笑了起来,于谦可不敢插嘴,反正这话是皇帝自己说的,有什么问题,他可没有责任。朱祁钰并不在乎于谦怎么想,他立即又把话题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上。“于大人,对于当年成祖皇帝派遣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壮举,你有何看法?”
于谦又感到为难了。当时的主流评论是成祖皇帝这一壮举扬大明国威,远布大明威仪于四海。不过,心里有数的大臣都认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根本就是劳民伤财的事情,是成祖皇帝担心建文帝在南洋,才派三宝率舰队出海的!数次远航,不但没有给大明带来任何好处,还消耗了国家不少的财富,不然的话,到宣宗皇帝时,也不会终止了!而现在,于谦没有摸准朱祁钰的想法,自然也就不敢乱说话。
“于大人,有什么想法就尽管说吧,朕什么时候因为你说错话而怪罪于你呢?”
“陛下,微臣不知道陛下是要听好的,还是要听坏的?”
“当然,好坏都要听!”朱祁钰笑了起来,大臣面对皇帝时的那种害怕说错了话的担忧是绝对不会少的,不然历史上也不会只有魏徵这么一个敢于直谏的大臣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