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矶城陷落的消息,对才到达黑矶北面那条河流北岸的叛军统帅来说,无疑是青天霹雳,这对叛军士气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特别是当叛军看到了黑矶城上空弥漫的浓烟时,叛军从最底层的士兵,到最高层的将领,恐怕都不会对胜利抱有一线希望吧!
相反的,此时正站在河岸对岸,明军防御阵地后面观察阵地上的朱祁钰则对胜利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前,他还在担心,叛军会放弃向黑矶进发的行动,转而寻求在第一军,或者近卫军的防线上取得突破。因为第一军与近卫军已经转守为攻,已经没有了稳固的防线,如果叛军在这个时候转变前进方向的话,那第一军或者近卫军就要面临严酷的考验了,甚至有可能被叛军突破,导致围歼叛军的计划彻底失败!
不过,朱祁钰的担忧是多余的。从当时的情况上来看,叛军统帅已经无法准确判断明军的主力方向了。第一军围攻田岛的时候,叛军统帅就认为明军的主力在田岛,所以才会率主力前去支援田岛,阻止明军进入越后地区。而当近卫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占了须贺川的时候,叛军统帅开始怀疑明军的主力出现在了这边,毕竟近卫军一直是明军的绝对主力,而且是明帝国皇帝的御用军团,一直跟随朱祁钰作战。当然,近卫军占领了须贺川的时候,已经威胁到了叛军老巢郡山,这让叛军不得不担心郡山的安全。接着,黑矶受到明军以及日本中央军猛功的消息传来,叛军统帅又怀疑明军主力仍然在南面,并且要打通与北面突击的近卫军的联系通道,所以才会进攻黑矶,毕竟明军的大部分部队,以及日本中央军都是步兵,难以如同近卫军一样快速突破。
几番折腾下来,叛军统帅已经迷糊了,三个方向上都有可能是明军主力,那么,明军主力到底在哪?《孙子兵法》中早就说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连对手主力的方向都判断不清楚,连对手的战役意图都不了解的话,怎么可能获得胜利?当然,叛军统帅也立即做出了选择,他通过直觉判断,明军的步兵主力不可能不顾后勤保障的全速北上,那么其主力就必然在南面。
这一来,黑矶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不仅是郡山的南大门,同时也是堵住明军北上的唯一据点。宇都宫的战斗表明,任何城市在防御兵力不足,只采取被动防御的情况之下,都绝不可能挡住明军强大的炮兵。显然,黑矶坚持不了多久,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南下,打退黑矶附近的明军,然后再转身吃掉北面的两股明军,迫使明军放弃北上的作战计划。
有了这个想法,叛军统帅立即就让军队南下,以最快的速度前去增援黑矶。而当他到达了河岸的北面时,已经不用再去费心的猜测明军的主力在哪里了,特别是当朱祁钰出现在明军防线后方的时候,就足以证明,这里才是明军主力集中的地方。不过,这时候已经太晚了,其他两个方向上的明军已经围了上来,叛军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不过,不管他们向什么方向突围,难度都差不多。更麻烦的是,叛军的士气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且没有任何的防御与转圜空间,能够轻易的突破明军的包围圈吗?
要一口气消灭有精良装备的十五万叛军,就算明日联军的兵力超过了十五万,这也不是一次轻松的战斗。如果当时叛军从东北,或者是西北方向上突围的话,恐怕近卫军与第一军根本就无法将其拦截下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朱祁钰的担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最终叛军选择的突围方向竟然是向南面已经被明军占领了的黑矶突围。大概,叛军统帅认为黑矶的距离最近,而且明军刚打下黑矶,黑矶城内的守军还在继续抵抗的原因吧,他竟然为十五万叛军选择了一条通往死亡深渊最近的道路!
这下,朱祁钰完全不用担心了,他有足够的信心挡住叛军向南突围的步伐,当然,第十一军,还有日本中央军也有足够的能力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将叛军埋葬在这条河里!当叛军开始渡河,准备冲击明军的防线时,设置在河岸南面大概八百步外的炮兵阵地上的三个炮兵团的明军炮兵开火了。
“去告诉万军平,这次不要节约炮弹,我们的弹药储备很充足,只要能消灭敌人,他爱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过,不能浪费!”朱祁钰显得很兴奋,就算没有率军突击,此时在这么近的距离上感受炮兵的威力,他也充分的体验到了战争,特别是炮兵的战争给人带来的强悍冲击力。
万军平确实没有想过要在这次的战斗中为帝国节约战争开支,反正在他看来,这次明军是帮助日本平定叛乱,那么毫无疑问的,所有的战争开支都将由日本承担,就算现在日本天皇也拿不出钱来,不过,总有一天,天皇会支付这笔经费,而且是带利息一起支付。那么,作为明帝国的将军,他有什么必要为天皇节约开支?
也就在部署在防线上的三个炮兵团开火的时候,万军平让原来用于进攻黑矶的两个炮兵团也以最快的速度转移了过来。而让万军平感到有点不爽的是,那些日本中央军下属的炮兵为了抢功,竟然先一步转移了过去。
朱祁钰并不在意是哪支军队的炮兵在开火,反正只要是在打击叛军,那都一样。同样的,上杉谦信也没有多大的意见。虽然这些叛军原本都是他属下的部队,不过在这些部队背叛了他之后,上杉谦信已经抛开了一切感情。特别是在朱祁钰给了他很深的影响之后,上杉谦信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场叛乱中,他只有两个选择,如果他软弱的话,如果他同情那些叛变者的话,如果他还因为之前的关系而对叛党有一丝感情的话,那么他就将丢掉性命,他的所有亲人,所有家臣都将成为叛军通向胜利道路上的基石。相反,如果他能铁下心肠,坚决与叛党死战到底,那么,他就将是胜利者,他就将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也许,上杉谦信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或者说,他并不是为了权力而战斗,不过,为了保护他的家人,保护忠诚于自己的家臣,他就必须要与叛党死战到底,并且获得胜利。很多时候,让一个人做出重大选择的原因,往往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情!
战场上,叛军也变得极为疯狂了。正如朱祁钰当初断言,并不是所有叛军的官兵都愿意跟随那些军阀叛乱,愿意做军阀的炮灰。当明军的炮火压得叛军根本就站不起来,根本就无法通过眼前的这条河流的时候,很多叛军士兵都不敢继续前进。不过,总有办法让他们前进,为了让部队继续进攻,叛军的统帅甚至出动了一批武士,让这些武士用刀顶着士兵进攻,而留给叛军低级官兵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前进,二是后退,而这两条道路,最终都通往死亡的深渊!
见到很多叛军士兵被逼着涉水渡河,很多人被急流卷走,再没有冒出水面的场景,朱祁钰没有半点的同情。以往,他也许会因此产生仁慈的念头,不过,现在他绝不会这么想,至少,在获得了天皇的授权,并且名义上由上杉谦信指挥平叛战争之后,这种残忍的事情,最终也只有人怪罪上杉谦信,而不会将其与明帝国的皇帝联系起来。当然,要控制史官记载这段历史,也绝不是难事。当然,从更深的层次考虑,先立威,后施恩,这也更能够帮助上杉谦信在日本人心里树立起不可侵犯的形象!
当数千名武士从叛军后面涌上来,并且将那些想逃跑的士兵砍翻在地的时候,河对岸的叛军陷入了混乱之中。不过,这些武士很快就让叛军恢复了进攻的秩序,即使,那是在让士兵去送死,那些武士都不会放下手上的刀。这些人都是叛军将领挑选出来的,对自己的主人绝对的忠诚,他们只会执行命令,而绝不会去想为什么要执行这样的命令。当然,他们的武艺也是最好的,普通的士兵,甚至军官都绝不是他们的对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