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九章 听觉系统(二) (3 / 3)

作者:梦中行走的猪 最后更新:2025/8/18 16:34:54
        其中,fpga芯片是数字通用ic,它虽然看起来像一块cpu,其实是完全硬件实现的。后来因为写代码麻烦,对控制部分比较薄弱,本来跟其他cpu配合使用,即麻烦的算法cpu提交给算完把结果再返回给cpu。

        可是这样外围电路就变得麻烦。于是提出了soc设计方法,就是直接在fpga里写一个cpu出来,既然fpga万能,做个cpu自然毫无压力。这其中还有软核和硬核即所谓的ip核的区别,不过除了性能,使用方法大同小异。所谓ip核,就是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然后烧到fpga里形成专门的电路,这样就不必另外搭芯片了,所有的电路在一片fpga里面形成。

        因此,设计fpga需要用专门的硬件描述语言来进行非常简便的设计,设计出来的芯片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流片’,而是直接上芯片生产线生产就可以了。

        而这类硬件描述语言就叫做hdl,是电子系统硬件行为描述、结构描述、数据流描述的语言。利用这种语言,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可以从顶层到底层从抽象到具体逐层描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用一系列分层次的模块来表示极其复杂的数字系统。

        然后,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逐层进行仿真验证,再把其中需要变为实际电路的模块组合,经过自动综合工具转换到门级电路网表。接下去,再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自动布局布线工具,把网表转换为要实现的具体电路布线结构。

        前世hdl从发明到20世纪80年代,已出现了上百种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自动化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语言一般各自面向特定的设计领域和层次,而且众多的语言使用户无所适从。因此,急需一种面向设计的多领域、多层次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标准硬件描述语言。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语言适应了这种趋势的要求,先后成为ieee标准。

        随着系统级fpga以及系统芯片的出现,软硬件协调设计和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意义上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与系统设计和软件设计结合。硬件描述语言为适应新的情况,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硬件描述语言,像++等等。

        而这些都将是杨小乐需要提前布局,在以后的市场里,不说分宜本羹,至少不会花钱去申请别人公司的专利授权嘛。

        花钱去买技术授权,而且这个技术授权费用还得一直持续到不采用这个技术为止,有些更苛刻的除了授权费之外,还得按产品的数量另外交一份钱,这是杨小乐不能接受的,也是所有有技术和超前眼光的穿越者所不能接受的!

        否则,带着金手指却和没有金手指的原住民一样,那还穿个什么劲啊?直接买块豆腐再重新转世投胎一次!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haiyuangabio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