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都一百三十四章 哈曼卡顿 (2 / 3)

作者:梦中行走的猪 最后更新:2025/8/18 16:34:54
        到了1980年,哈曼国际已经失去大约40%的资产。卡特政府落幕后,哈曼也离开政府部门并决心赎回自己原来的公司。于是,他出价5,500万美元,将哈曼从食品公司手中重新买了回来。

        但是,他并没有立即得到他完整的哈曼国际。因为这家食品公司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末将哈曼卡顿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

        哈曼又花了五年时间才将哈曼卡顿转到哈曼国际名下;最后,在1985年,他终于买回哈曼卡顿,将这一旗舰企业再一次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哈曼回归并没有让该公司一夜成功。20世纪90年代,哈曼卡顿的经营陷入困境。公司的产品依然十分卓越,但已不能在新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高保真、立体声已成为过去,现在已经是等技术的时代。

        对此,哈曼与公司的管理层和工程师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例如,哈曼卡顿在1999年推出了cdr2,这是世界上首款四倍速cd音频刻录机,它能让音乐迷们在不损失音质的前提下存储更多的声音和歌曲。同年,该公司又生成出?计算机扬声器,它将高科技和雕塑完美地融为一体,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已将其纳入他们收藏的设计专辑中。2000年,哈曼卡顿与合作开发一种高科技计算机遥控器。第二年,的专利产品ezset?遥控器问世了,这是另外一款先进的遥控器,多声道音响系统的主人可通过它自动校准扬声器,并欣赏到卓越的环绕声。更多的发明接二连三地出现。到2003年公司成立50周年时,再次变得强大了。

        从此以后,哈曼卡顿随着在高档豪华轿车的普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美和追捧,在汽车音响oem领域树立了自己的丰碑。

        既然现在有如此好的抄底的机会,杨小乐决定如果不乘机抓住,那肯定就是一个大傻瓜,历史上哈曼国际两度易手,最终还是回到了哈曼的手里,政治因素是有那么一点,但是更关键的是那些接手的公司,对这个行业真的很不熟悉,换句话说,就是所托非人,就如前世的苹果公司,虽然乔布斯的确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事实证明,离开了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几乎濒临破产的边缘,而不得不捏着鼻子将其重新请回来。

        哈曼这个人,对于哈曼国际的作用,就如乔布斯对苹果的作用一样,除非能另外找到一个人脉广阔、对音响和喇叭非常专业、还得具有前瞻性的领导人来统领离开了哈曼的哈曼国际-----这就是一家公司领袖的作用!

        而且,如果再不下手,哈曼卡顿这个部门就将被该死的小日本买去,再隔几年,哈曼退休之后,自己便没有任何的机会了。

        自己现在先把公司买下来,暂时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等哈曼退休后,主动找上门来的时候,再请求哈曼加入公司管理层,而且还不用自己寻找人才来管理和花费心思。但是,唯一的一点要注意,到时候一定要注册一家离岸公司,再成立一家律师事务所,协同职业经理人暂时管理着公司。

        想到这里,杨小乐连忙拿起笔将自己的想法记载笔记本上,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司的组成和名字。

        既然叫公司的组成,说明杨小乐并不打算将汽车ecu项目和整车研究项目,公诸于众,让其它汽车制造商窥窃到自己对将来汽车技术发展的路线,从而一举超越自己,要知道无论是研发实力和资本实力,杨小乐的公司都是望尘莫及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