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指令集也限制了cpu在某种程度上朝智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因为,这些指令集在出现之初,就本不是为了人工智能而设计的,甚至可以说,他的出现仅仅只是一场意外,一场日本人委托因特尔为计算器设计集成电路,最终却以无法支付设计费用而将使用权打包卖给因特尔的闹剧!
可以想象到的是,最初有这个雏形或思路的应该是日本人,然后,日本人拿着这个设计,却不想最终便宜了美国人------不过,或许这背后早已注定的故事,还是会属于美国人!
既然,cpu是因为计算器而以外出现的,那么它的根本使命就是计算,工作在频率和时钟的框架下,随时计算着早已定制好的时钟时序,在哪个时间段位内,进行什么样的动作并接受、发出指令。
而操作系统是通过汇编语言调用指令集来实现功能的,因为它就是基于cpu的指令集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操作系统认识指令集,而是无条件服从指令集的理念和体系。
毕竟操作系统也是软件,也是一大堆程序组成的,既然是程序,程序又是由一条条各种这台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构成的,执行程序就是执行这一条条指令。
那么,注定庞大无比的操作系统,至少是前世的硅基芯片运算速度无法承受的,而且牵涉到智能的程序更多、更庞大,那么以计算为出发点的指令集肯定无法完美呈现设计者的需求。
可是,这些指令集都是以0和1的不同组合形成的,如果同样用0和1的话,肯定无法脱离目前的cpu体系,就更别说要实现完全用中文来编程了。
那么,怎么破呢?
其实说穿了,0和1在数字电路中,还代表着另外一种意思,那就是高电平和低电平,而cpu内部的电路都是由这两种电平所控制的,包括累加器、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运算器等等各种电路。
所以,在介绍cpu的时候,才会说里面由多少计数的平面晶体管构成的,而这晶体管大部分都是三极管和二极管,而这两种晶体管,都是在高低电平的控制下,处于导通和关闭状态,从而实现一长串0和1的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