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你是不是有什么非常好的想法?”杨小乐的话,成功地引起了梁远的兴趣。
“梁叔,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拿这个新闻来说吧。”杨小乐说道。“我们把这个新闻要做成和普通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让他们主动关注我们的新闻,所以,我就把这类新闻叫做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在时效性的要求上可以后延,以再现社会真实情况为目的,从普通市民的实际生活出发,拓展到普通市民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空间,在语言上侧重于趣味性,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片段也不放过,力争全面反映普通市民的生活现状。”
“真实报道与普通市民生活紧密相连的事情和最新消息,反映普通市民的生活、重视普通市民的需求,多方面展现普通市民在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的事情,从而彰显我们电视台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
“从平民角度打造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要有和谐的舆论作导向,和谐的舆论要有联系紧密的反馈机制,要看普通市民对所报道的新闻是不是快速反应,将新闻的影响与自身联系起来,这些都直接体现了新闻的优与差。”
“这样的民生新闻摒弃原来新闻“高高在上”的形式,摒弃把自己的理解勉强附加到普通市民身上的形式,真正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看待事情,按照普通市民的语言来报道事件的发生经过,以最贴近普通市民的方式,深入到普通市民中间去,把自己做为普通市民中间的一员,替普通市民说话,把人文关爱的意愿表现在详细的报道之中。”
“民生内容以和谐社会的听众要求为主。民生新闻以市民满意为基础,走底层市民路线,充分考虑听众的意愿,准确报道市民生活中的亮点、分析难点、面对市民都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保证报道所用的语言贴近百姓,保证把掌握的信息全部展现在百姓面前。”
“再一方面就是民生新闻重点关心听众的需要,把满足听众的要求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可以把民生新闻分成几个类别,可以在播放新闻时,在中间专门对天气进行预报,也可以在中间回答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而且,在报道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新闻时,也要用市民最熟悉的方式进行报道。”
“同时要注重和体现整个社会的“以人为本”。民生新闻能够把事件完整地再现于社会公众面前,也是市民用于了解社会的有效工具,新闻媒体不但能把事件还原在市民眼前,对港府各行政机关也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能使市民最终能看到政府的反应。”
“民生新闻重视“以人为本”,运用普通市民的语言评论市民身边的事,让市民不但相信事件的真实性,还能积极地参与到事件中来,提高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也实现了自身的舆论监督的功能。”
“在这样的互动、有效、及时的将责任部门与普通市面之间,通过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有效地连接起来,使普通市民信任我们、依赖我们、从而才能关注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就可想而知了。”杨小乐最后总结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