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大臣们对他们的安置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觉得可以启动运河计划,这是早些年就定下来的。
而另一部分人觉得没必要开凿运河,而是让他们去开垦土地,毕竟现在齐国的耕地面积还没有饱和。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粮食问题也提现出来,要不是有南方的支撑,北方很可能会出现饥荒。
可是从南方运粮,运输又成了问题,陆路运输速度慢、消耗大,不如水路便捷。
而水路又受到河道限制,根本无法贯穿南北,所以有一部分大臣也开始支持修运河。
一边是自给自足,一边是南粮北调,都是为了民生大计,谁说的都有道理,如此就吵了起来。
如今的内阁,人员也发生了变动,阳休之和徐陵先后去世,高顺启用了裴蕴和房彦谦,同样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裴蕴,河东闻喜人,陈朝都官尚书裴忌之子,门荫入仕陈朝,起家直阁将军,出任兴宁县令。
裴蕴性明辩,有吏干,一开始在陈朝做官,任过直阁将军、兴宁令,但他却始终思念着北方的故土和亲人。
大业初,考绩连最,高顺闻其善政,征为刺史州官。
当时南方初治,户口脱漏现象很严重,年龄不实“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