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神经元组的情绪结构持续的发酵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那就麻烦了。”
“毕竟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界定,它到底是我们需要实现目的的一种工具,还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
“现在我们想的办法就是,希望能够剥夺它自我觉醒的这种意识,只是利用神经元计算组这种情感性的算法,来实现我们生物芯片的目的。”
陈潇对是完全赞同。
屈萍刚刚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表述,但是陈潇完全相信,仅仅是刚刚屈萍的那些表述,如果再增加一些可行性的实验室数据以及准确的表达方式,再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绝对能够轰动世界。
陈潇本人是不怎么看得起《自然》或者是《细胞》杂志的,对诺贝尔奖更是没有任何的感觉。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将这一篇论文发表到《自然》或者是《细胞》的杂志之中,又或者是提交给诺贝尔的组委会,这篇论文所取得的,影响力和成就将远远大于任何一篇论文。
屈萍平对神经一元计算组的研究还是刚刚开始,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她还没有发现神经元计算组也有自己的缺点。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缺点。
神经元计算机组当然也不是完美的,也拥有自己的缺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