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5章 战后战略布置 (4 / 7)

作者:隐宗宗主 最后更新:2022/1/5 10:26:51
        “兵家必争之地”兵家都争什么呢?

        兵家争夺的对象不外乎两点:一是兵马钱粮,二是交通战略。

        既然是争夺,那么就说明战争还在继续,在古代战争中,支撑战争胜负最基本的就是兵精粮足,谁有了庞大的军队和钱粮,那么战争胜利的天平就想哪一方倒去,所以兵家必争之地首先得是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粮食产量多的地方,可以供应庞大战争的消耗,就像徐州所在的江淮地区,襄阳所在的江汉平原,都是产量大区和人口集中区域,岂能拱手让敌?

        除了兵马钱粮外,高级战略要地还得位置得天独厚,四通八达,有极大的军事战略价值。

        就像锦州,谁把锦州拿下,谁就掌握了攻打关内或关外的主动权,比如拿下汉中,就捏住了四川和关陇之间的生命线,这是从大战略的层面来审视的,兵家争的就是“一战定江山”的效果。

        有句话叫做“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淮是指江淮区域,徐是指徐州。

        长江虽然是天险,但对黎汉明来说战略纵深还不够,如果以长江为防线的话,则战线会拉得太长不说,还到处都会是漏洞。

        长江中下游的流速较缓,因此可以横渡的地方很多,这也使得长江易攻难守。进攻方很容易绕过防守方的阵地,找到渡口绕到防守方的侧面。因此,长江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十分有限。

        加之黎汉明想要利用长江水道,则必然得控制长江两岸,既如此,还不如索性控制到底,直接占据几个战略要地再说。

        既然在江南无法形成有效的战略纵深,就只能在江北寻找纵深。

        长江以北有一条重要的河流--淮河,从淮河到长江是淮南地区,也就是守江必守淮中的淮,大体上包括了泗阳、蚌埠、合肥等地,这些地区如果能够有效控制,则可以在江北形成战略支点,清军无法绕过这些重点城市直扑长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